夏季是泌尿结石(如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等)的高发期,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气温高,人体出汗量大导致尿量减少,尿液浓缩;再加上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等,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泌尿结石的发病风险。
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孙剑鸿主任表示,其实泌尿结石是可以预防的,只要掌握科学的 “防石秘诀”,就能有效降低结石形成以及再生的风险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针对夏季特点的实用预防方法。
多喝水是预防泌尿结石的基础,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喝水方式。
每天喝多少:普通人至少1500ml(约7-8杯),已有结石或结石病史者,建议喝到2500-3000ml。
黄金喝水法:
晨起空腹喝1杯温水(约200ml):冲刷一夜浓缩的尿液,减少结晶沉积;
餐后半小时喝1杯水:稀释食物中的草酸、钙,降低结合风险;
睡前排尿后补200ml:避免夜间尿液过度浓缩(别喝太多,以免起夜影响睡眠)。
最佳饮品:白开水>柠檬水>淡茶水;可乐、奶茶、含糖饮料一定要少碰,这些饮品容易促进结石形成。
夏季撸串、冰啤酒的搭配虽过瘾,却暗藏结石风险。高嘌呤、高草酸、高盐食材与酒精结合,易加速结石形成。
控制“高危食物”摄入量:
火锅、串串少涮动物内脏——这类食材嘌呤含量高,代谢后产生的尿酸会增加尿酸结石风险;
烧烤慎吃烤腰子、烤鱿鱼、烤生蚝——高嘌呤食材+烤制时的高盐调味,会双重刺激尿液成分;
冰啤酒别“豪饮”——啤酒中的草酸和嘌呤会促进结石形成。
吃完重口味食物后,别喝甜饮料解腻:可乐、奶茶中的高糖会促进钙和草酸排泄,建议改喝柠檬水(不加糖)或淡茶水。
高草酸蔬菜“焯水再吃”:菠菜、苋菜先放沸水里煮1分钟,能去除40%的草酸,再炒就安全多了。
夏季天气炎热,很多人久坐少动(如吹空调、看手机),尿液中的结晶易沉积在肾脏或输尿管,逐渐形成结石。适度运动能促进结晶排出。
推荐运动:
跳跃类:跳绳、打篮球(每次10-15分钟,帮助结石碎片下移);
快走/慢跑:每日30分钟,促进全身代谢和尿液循环;
爬楼梯:针对输尿管下段结石,利用重力辅助排石(需在无疼痛、医生允许的前提下)。
避免久坐:
久坐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5分钟,尤其办公室人群、司机,可减少尿液在尿路停留时间。
泌尿外科孙剑鸿主任提醒,夏季若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是结石前兆,需及时就医:
腰腹部隐痛、胀痛(尤其运动后或喝水少的时候);
排尿时尿道刺痛,或尿液颜色变深(茶色、洗肉水色);
突然出现腰腹部剧烈疼痛,伴随恶心、呕吐(可能是结石阻塞输尿管)。
提示:有结石病史、家族史,或曾患高尿酸血症的人,建议每半年做1次泌尿系B超,早发现小结石并干预。
最后,四川结石病医院孙剑鸿主任表示:泌尿系结石的核心成因是“尿液浓缩+结晶沉积”,在日常生活中,通过合理喝水、科学饮食、适度运动打断这个链条,就能从源头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。